“怎么样贷款”,这问题问得太大了,也太常见了。很多人一上来就想知道哪个银行利息最低,哪个产品审批最快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没那么简单。我见过太多因为对流程、资质理解不清,结果跑了不少冤枉路,甚至把信用搞坏的。今天就想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,随便聊聊,尽量说点实用的,少点官话套话。
说实话,初入行的时候,我也跟很多人一样,眼里只有那个贷款利率数字。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。但后来发现,真正让你头疼的,往往不是那点利息差,而是你能不能按时还款。贷款产品五花八门,有些虽然利率看着不高,但附加条件一大堆,比如强制购买保险、高额手续费,算下来可能比利率高一点点的产品还贵。更别说有些低息贷款,对流水、资产的要求极高,你够不着,那再好看的利率也是空谈。
我之前有个客户,做小生意的,资金周转需要一笔钱。他找到我,就反复强调要“低息”。当时有一家股份制银行有个消费贷,利率确实比他之前用过的抵押贷低不少。我们材料都准备好了,眼看就要批了,结果银行的风控部门看了一下他公司的流水,发现虽然有进有出,但利润空间不大,而且近期有几笔大额支出,觉得他的还款能力有点悬。最后这个低息的贷没批下来,反而耽误了他去办那个稍微贵一点但对他更合适的产品。
所以,在你问“怎么样贷款”的时候,先问问自己:我的还款来源稳不稳定?我能承受多大的月供?我手头的资产够不够作为担保?这些问题的答案,比贷款利率本身更重要。
再举个例子,有些朋友想做生意,但手头可能只有一套房子。你想用房子去抵押贷款,那得看你是想做经营性贷款还是消费性贷款。经营贷可以用于公司经营,相对灵活,但对公司的流水、经营状况要求高;消费贷就不一样了,用途受限,不能直接用于经营。你得搞清楚你的钱是拿来做什么的,才能找对口的产品,而不是看到“房产抵押”几个字就冲上去。
贷款就像相亲,你得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,有什么劣势。银行在审批贷款的时候,无非就是看几样东西:你的信用记录、你的收入和负债情况、你的资产状况,还有你贷款的用途。这几样你都得提前“体检”一下。
信用记录,这个不用多说了吧?央行的征信报告,花花绿绿的记录着你过去的借贷历史。逾期、套现、过度查询,这些都会让你在银行那里“减分”。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信用状况,可以提前去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当地的征信中心查询一下。有个小细节,很多人不注意,就是你名下的信用卡账单日和还款日,有时候信用卡公司的操作失误也会留下不良记录,所以偶尔查查征信,看看有没有误会,很重要。
收入和负债,银行会看你的流水、你的工资单、社保证明,还有你现在已经有的贷款和信用卡欠款。一般情况下,银行会有一个“负债收入比”的考核,比如你的月供加上信用卡还款,不能超过你月收入的50%(具体比例各银行有差异)。所以,如果你现在已经背了不少贷款,想再贷一笔,那难度自然就大了。
资产状况,这个就更直观了,比如房产、车辆、存款、理财产品等等。有资产,意味着你抗风险能力强,银行自然更愿意给你贷款。特别是房产,很多人贷款首选就是房产抵押,因为它价值高,变现能力强,而且通常利率也比较低。
“怎么样贷款”这个问题,背后其实是“我需要什么样的贷款”。不同需求,匹配的是不同的产品。
比如,如果是个人消费,买车、装修、结婚,最常见的就是个人消费贷款,包括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。信用贷款不需抵押物,审批快,但利率可能相对高一些。抵押贷款,比如用车辆抵押,相对容易获批,但车子会被冻结;如果用房产抵押,额度高,利率低,但手续相对复杂,审批时间长。
如果是小微企业经营,那就有经营性贷款了,有抵押也有纯信用的。很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都有专门的产品,比如针对个体工商户、小微企业的流水贷、税e贷等等。这些产品往往根据企业的经营流水、纳税记录来评估,审批速度也会比传统抵押贷款快一些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很多人会遇到的,比如手头有房子,但又不想把房子抵押出去,或者房子已经在别的地方抵押了,怎么办?这时候,可以考虑一下信用卡分期或者其他的“无抵押”产品。但要记住,这种产品通常对个人信用和收入要求更高,利率也会有所体现。另外,有些平台提供“以房产作为担保的信用贷款”,但不是直接抵押,而是以房产价值作为增信,这种模式也需要仔细甄别,了解清楚其风险和成本。
银行给你贷款,最想知道的就是你的钱要拿来干嘛。贷款用途这块,绝对是个“雷区”,但也是有门道的。
最常见的“雷区”就是“挪用贷款资金”。比如你办的是消费贷,说好是用来装修的,结果你把这笔钱拿去炒股了,或者拿去给别的公司投资了。一旦被银行发现,轻则警告,重则会要求你立即还款,甚至会影响你未来的贷款申请。我亲眼见过一个客户,因为消费贷挪作他用,被银行提前收回了贷款,当时搞得焦头烂额。
所以,如果你是用于经营,就尽量走经营贷。即使你是小生意人,也可以把个人消费贷的名头做得像经营用途。比如,你要进一批货,你说这批货是你个人消费性质的,买回来卖。当然,这个要看银行对你个人情况的判断,不是所有银行都吃这一套。最好的办法还是选择与你实际用途相符的产品。
还有一个小技巧,就是如果你的贷款是为了买房,但你的首付款不够,可以考虑一下“首付贷”或者其他形式的“过桥贷款”。但这类产品风险通常比较高,利率也高,一定要谨慎。我通常不建议客户这么做,除非万不得已,并且有非常清晰的还款计划。
“怎么样贷款”,最终还是要落到“找谁贷款”。银行、信托公司、小贷公司、甚至是互联网金融平台,都可能提供贷款服务。
传统的银行,比如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,虽然流程相对慢一些,但相对稳健,利率也比较透明。如果你资质好,是首选。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,在审批上可能比国有大行灵活一些,也更愿意接触新产品和客户。
互联网金融平台,现在非常火。优点是方便快捷,审批速度快,很多都是线上操作。但缺点也很明显,很多平台的利率偏高,而且监管相对薄弱,风险也需要自己承担。我有个朋友,当时急用钱,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平台上贷了款,利息高得离谱,后来还款压力太大,最后不得不卖掉一套不常用的车才还清。所以,选择平台一定要慎重,最好选择那些有牌照、有一定规模、口碑好的平台。
对了,还有一些“贷款中介”或者“金融顾问”,他们声称能帮你搞定贷款,拿低息,审批快。但很多时候,他们收取的服务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而且有些不良中介还会给你推荐高利贷产品。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,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,最好还是找那些在银行工作过的、或者有正规金融服务资质的公司,并且要把服务费和贷款本身的分清楚。
说了这么多关于“怎么样贷款”的细节,其实我最想强调的还是,贷款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。过度负债,很容易陷入债务泥潭。在决定贷款之前,务必仔细权衡自己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必要性。不要为了面子、为了超前的消费,而让自己的生活被债务绑架。
有时候,与其绞尽脑汁地去“怎么样贷款”,不如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消费习惯,是否能开源节流,能否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资金缺口。毕竟,手里的现金流,才是最踏实的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